“当年红军欠了我家四百大洋,你们还给不给?”

2015年,一位落魄老人出现在政府大门口,他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字迹模糊,但依稀看到借条俩字。“我今天如果把它拿出来就是愧对列祖列宗!”在一间老旧的屋子中,一个男人拿着一张沾满污渍的纸条,在他的身边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女人,他就跪在父母的遗像面前,一边说一边擦拭脸颊和眼角的眼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老人名叫杨明荣,虽然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只要有人问村子里面穷得不能再穷的人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杨明荣家,谁都想不到,杨明荣一家原先在祖籍地时,杨家还是当地名声很好的大地主。 当时,杨...


2015年,一位落魄老人出现在政府大门口,他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字迹模糊,但依稀看到借条俩字。“我今天如果把它拿出来就是愧对列祖列宗!”在一间老旧的屋子中,一个男人拿着一张沾满污渍的纸条,在他的身边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女人,他就跪在父母的遗像面前,一边说一边擦拭脸颊和眼角的眼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老人名叫杨明荣,虽然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只要有人问村子里面穷得不能再穷的人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杨明荣家,谁都想不到,杨明荣一家原先在祖籍地时,杨家还是当地名声很好的大地主。

当时,杨长银家虽为地主,但是,他们家从未克扣过为他家工作的农民,逢年过节还会奖励那些辛苦打拼生活的村民们一些大洋,村里有孩子生病了,没钱看病,他会第一时间拿出一些钱帮孩子看病没还会直接让孩子的父母休息几天,工资照发。杨长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从小的生活环境促使着他,杨家在他那一代能拥有较为富裕的生活,这一切都得益于大家对他们一家的帮助。吃水不忘挖井人,杨长银一直不敢忘记这份恩情,曾经有道士上门时,给他卜过一卦,告诉他要想让杨家永保昌盛,就要在平时多做善事,多帮助弱者,不可欺压百姓,杨长银一直牢记那些话,他也是如此教导杨明荣的。几年前,原本就不富裕的杨明荣家再遭致命打击,陪伴了他半辈子的妻子突发疾病,瘫在床上,他为了治好妻子的病,花光了曾经的所有积蓄,甚至卖掉了他仅有的营生工具——自家的田地,但是远远不够,因此,他才拿出了那张尘封已久的纸条。

那张纸条是一张欠条,1929年,红军经过了长征史上最艰难的一次战役,红一方面军被迫撤离苏区。一方面要抵御严寒的天气,另一方面还要躲避着敌人的围剿。在环境恶劣的战场之上,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饿了就吃树皮,渴了就吃雪,每一位战士的身上只有一件单薄的皮革衣服。那天夜里,一位红军战士倒在他家门口,他闻声赶到门外,及时将红军战士拖到了家中,还帮他躲过敌人的追杀,那位战士刚有好转,就想要离开,回到大部队,他告诉杨长银,他的战友们还在雪地里受煎熬,他不能留在这里。临走前,杨长银还帮那位战士装了一大袋的干粮,让他留着路上吃,即使红军小战士委婉地拒绝了多次,杨长银依旧坚持将干粮塞入战士手中,战争年代,百姓生活本就不容易,他们又怎么能拿老百姓的东西。后来,杨长银才知道前线的战士们已经饿了许多天了,便将家里的余粮,留下一少部分,剩下的全部捐献给红军,除此之外,还先后给了红军400大洋。

因为红军部队有纪律,不可以拿百姓的一针一线,米面粮油,如果拿了就必须写欠条,这就是这张欠条的来源,可是,杨长银没有兑现,一直将那张欠条封在一个小盒子里。即使当时家道中落,地主不论大小皆被没收财产之时,他都没有拿出这张纸条。临死前,他甚至还嘱咐儿子杨明荣,一定不要将这借条给兑现了,它可是光荣的证明!杨明荣也一直将父亲的嘱咐放在心上,即使田里收成差时,每天清水煮野菜时,他也从没有想过要兑现纸条上的四百大洋。可是,这次,因为他的妻子生病急需治疗,无路可走之时,他才拿着这张纸条,来到孝感市政府门口,工作人员看到那有年份的借条时,也被吓了一跳。

后来,经过查证,老人所说全部属实,便给予了杨明荣四万元作为归还的欠款。有人说,曾经的四百大洋,如今给40万人民币都不多,还有些人说,不要人民币,还给大洋就行。



相关资讯